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格羅菲《大峽谷組曲》

管弦樂《大峽谷組曲》是一部遊記音樂,以著重景色的描繪為主。

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羅拉多河大峽谷,長度約達350公里,寬度在6-29米之間,景色蔚為壯觀,是世界上罕見的自然奇觀。大峽谷的斷崖絕壁最深約達1620米,由於各岩層質地不同,色彩也迥然不同,在不同時間的日照下,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紛呈,仿佛是一條五光十色、波瀾奪目的彩虹;而在月夜,大峽谷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展現出朦朧而富有詩意的意境;如果適逢暴雨,這裏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所有的小徑上,水流瀑布般地沸騰著,穀底的科羅拉多河也會隨之狂怒起來。這種富於詩情畫意的景色,無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創作欲,同時也為作曲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音樂創作素材。格羅菲曾多次赴大峽谷旅遊,當時,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決心以音樂來表現這個大峽谷變幻無窮的美。經過多年醞釀後,格羅菲在1921年寫出了第一樂章“日出”,但到這部組曲全部五個樂章最終完成時,已是十年後的1931年了。


第一樂章《日出》

這是一幅沙漠上日出的風景畫:朝霞在黑暗的夜幕上灑上黎明的彩色斑點。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時,它那彩光四射的輝耀宣告新的一天來到了。

樂曲以定音鼓上輕微的滾奏開始,這種朦朧的音響描繪出了黎明前的黑暗。接著,小提琴上持續音和單簧管上的上升音型的加入為音樂帶來了生機──它喚來了短笛悅耳的鳥鳴般的音響。這是樂章主題動機的最初表露,經過長笛充實後,形成了由獨奏英國管奏出的完整的日出主題。

這個主題在長笛和英國管上不斷重複的同時,其形貌也不斷變化,暗示出在不同的光線下大峽谷所呈現出的種種色彩與英姿。而當這個主題最終發展為絃樂器優美抒情的詠唱時,仿佛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放射出萬道金光,音樂頓時變得寬廣明亮。

結束部分是整個樂章的高潮,先前兩個主題在打擊樂器和銅管樂器支撐下相繼再現,展現出一副用明亮豔麗的色調描畫出來的大峽谷的風景畫──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大峽谷的岩壁和穀底的科羅拉多河顯得璀璨耀眼,熠熠生輝。

第二樂章《五光十色的沙漠》

沙漠是寂靜而神秘的,同時也是美麗迷人的。當太陽的明亮光線反射在雄偉的岩壁上時,一片五光十色的光芒傾瀉於大峽谷附近的沙地上,景色好似在一張巨大的畫布上濃重地塗滿著大自然本身的種種混合顏料。組曲的第二樂章表現的就是這種意境。

第二樂章一開始,在小提琴與長笛上一個持續長音的暗淡色彩的背景上,低音單簧管和中提琴以一個神秘的帶有東方色彩的主題,表現出烈日下沙漠中炙熱蒸騰的景象。而在這個主題遲緩虛幻的進行中,木管樂器和鋼片琴不時以一聲聲尖利的不協和和絃穿插進來,展現出沙漠中另一種撲朔迷離的海市蜃樓般的奇觀。

樂章的中間部分是一支對比旋律,由英國管和小提琴奏出。這支曲調甘美抒情,猶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第三樂章《在山徑上》

一名遊客騎著小毛驢行進在大峽谷的山徑上。驢蹄的“得得聲”為牧童提供了不尋常的節奏背景。潺潺的流水聲暗示出科羅拉多河瀑布的美景。不久,一所孤零零的小屋映入眼簾,當遊客走進小屋時,可以聽到音樂盒發出的叮咚聲。遊客們在小屋前歇息片刻後,以更輕快活躍的步伐繼續向前行走,最後消失在遠方。

這是組曲中效果最好,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個樂章。在樂章開始的一個引子中,整個樂隊以一個響亮的齊奏滑音來模仿驢叫聲。接著,獨奏小提琴奏出的華彩樂段猶如峽谷中不斷傳來的陣陣驢叫回聲,經久不息。進入樂章主體後,在打擊樂器模仿驢蹄聲的節奏中,雙簧管斷斷續續地奏出了一支帶有爵士味的詼諧曲調。據說,驢蹄的節奏是格羅菲從芝加哥他所住的一家旅館外的打樁機喧鬧聲中得到的啟發,至於那支詼諧的曲調,其靈感來自他兒子的童車的“咿呀聲”。

驢蹄聲在一個漸快之後忽然消失,化作低音單簧管上的一個下行音型。而當驢子那怪誕的嘶鳴聲重又響起時,在驢蹄聲和詼諧曲調之上,飄蕩著獨奏法國號奏出的一支寬廣的牧童曲調。

樂章的中間段落具有夢幻般的寧靜,它以鋼片琴上清泉般的音響為基礎。樂章的結束部分是管弦樂隊全奏的高潮,其放蕩不羈的賓士,是遊客驅驢在山徑上疾跑的寫照。

第四樂章《日落》

一道夜晚的陰影在金黃色的天際掠過。黃昏時分的平和與幽暗慢慢地降臨到峽谷上。而當夜幕將峽谷籠罩在它那黑暗的鬥蓬中時,遠處傳來了幾聲野獸的淒厲叫聲。

樂章一開始,四支法國號先後以很強(ff)和很弱(pp)的對比音響回聲似地奏起了一個狼嗥般的旋律,暗示出夜晚即將來臨。

在長笛與鋼片琴流水般清晰流暢的音響中,細分成五個聲部的小提琴以泛音奏起了一個平靜而帶有落日的感傷情調的旋律。

這支旋律在雙簧管、木管樂器與絃樂器組、法國號與大提琴的重述中不斷發展,同時也不斷變換色彩:時而滿懷柔情,時而又如落日在天空中佈滿紅霞一般,顯得壯麗輝煌。待到長笛與法國號奏起這支旋律時,夜幕已伴隨著豎琴上的“晚禱鐘聲”而降臨。最後,又傳來了輕微的獸鳴聲,於是,音樂悄悄地消逝在遠方。

第五樂章《大暴雨》

大峽谷的暴雨格外壯觀:閃電劃破漆黑的夜空,勾勒出峽谷岩壁的輪廓;震耳欲聾的雷聲不絕於耳;暴風驟雨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具有壓倒一切的威勢。雨過天晴,大峽谷在月光中展現出煥然一新的英姿。

音樂以小提琴在高音區對第三樂章中的牧童曲調的回顧作為開始,這裏描繪的是寂靜的夜空的虛幻景象。不久,音樂中又引入了第一樂章中部寬廣的主題樂思,進一步表現出夜色之美。隨後,絃樂器組以一個不安穩的下行音型暗示出一場大暴雨即將來臨。

大提琴伴隨著鑼聲低聲吟唱著,這是大暴雨前不祥的短暫沉寂。隨著小提琴高音區的一連串尖利的滑奏,一場暴雨終於來臨。頓時,鋼琴颶風般的刮奏、管樂器氣勢磅?的咆哮、定音鼓和鈸模擬出的電閃雷鳴,伴隨著絃樂器雨幕般的不協和音響,交相發作。樂章最後的篇頁是全曲的高潮。在整個樂隊的全奏中,銅管樂器以第三樂章的牧童曲調頌歌般地唱出了作曲家對大峽谷無限崇敬的情懷。
返回列表